李开复说99%的语音项目会死,AI创业是不是太超前
日期::2017-03-10 来源:

    公开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全球语音识别的市场规模将从2015年的61.9亿美元增长到200亿美元,可以说语音识别未来的市场发展十分有看头。

  但是一贯唱多AI的李开复,突然一改往常对AI创业的乐观态度

  在上周的一次论坛中,李开复批评家用机器人是AI 创业中的最大泡沫,甚至放出狠话,认为语音识别是所有技术里面最不成熟的,其中99%的项目会死掉:

  “一个iPad放胸口就是机器人?它能跟你交流吗?讲三句话就会让你觉得傻……”

  “语音的识别和理解完全是两个事情,我听懂讲的每个字不代表听懂了意思,所以自然语言理解到平台化使用还有十万八千里。”

  不仅是投资人对语音识别的态度开始转变,在企业方面,Facebook也率先踩了急刹车。

  根据外媒报道,由于Messenger 聊天机器人的错误率高达 70%,在没有人力干预的情况下,能够正确处理人类请求的概率不到 30%,Facebook 已决定削减对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投资,暂时放弃打造大型聊天机器人生态系统,而转向于训练 Messenger 机器人专注处理一些特定任务。

  热闹了一年的AI创业潮似乎有了冷却的迹象。

  语音识别产品到底活的怎么样?

  就在去年,语音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曾经和计算机视觉、芯片和硬件、智能机器等细分领域共同撑起了AI创业的半边天。

  特别是语音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领域,在机器之心评选出的全球最值得关注的100家人工智能公司榜单里,语音和自然语言处理的融资额和估值高居榜首——科大讯飞市值达到了368亿人民币,而思必驰的C轮融资额度达到2亿人民币,此外还有云知声、出门问问等。

  在语音识别方面,国内外已经有了不少玩家,也确确实实拿出了产品。

  比如在国外:

  亚马逊的人工智能语音助理Alexa迅速爆红后,智能音箱Echo也因为搭载了Alexa在美国备受追捧,去年一年, echo卖出了超过 650 万台,Alexa也被众多商家认为是抢夺智能家居市场的入口;

  2016年5月19日,谷歌在年度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Google Home,这个智能家居盒子扮演的是家庭控制中心的角色,用户可以与之进行双向对话来控制音响,并连接灯光、恒温器等。

  而苹果方面,当年乔帮主就先是花了2亿美金收购了Siri,又收购了英国语音技术VocalIQ公司用来改进Siri,但是目前Siri的表现似乎不像人工智能更像是人工智障,用户对Siri的使用更多的是无聊时“调戏”一下而已。

  

  而微软也有Cortana(小娜),Facebook则有Message Platform。可以说所有互联网巨头都在该领域有所布局。

  反观国内市场,语音识别技术的老大科大讯飞也为超过6万个App、8.9亿终端用户提供智能语音交互服务,据相关数据显示,科大讯飞已占有中文语音技术市场70%以上市场份额,拥有20万开发者。

  同样,不差钱的百度推出了对话式人工智能秘书度秘,联想今年初也推出了智能音箱,国内版和小米一样都采用的是思必驰的语音交互技术。

  此外还有搜狗语音、微信的语音功能等。

  这样来看,语音技术方面的创业势头依然强劲,企业似乎更愿意在智能家居切入,相对来说用户下达的指令不那么复杂,而像Siri、度秘这样的智能语音助手则表现平平。

  究其原因,是因为语音识别的准确率想要快速提高很难,假如从95%上升到99%后,语音交互将迅速普及。

  是什么限制了语音识别技术的大规模推广?

  其实,巨头对语音技术的投入在2010年才刚刚开始,由于各大巨头各自为战,处于起步阶段的语音识别技术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和应用生态。

  另外,背景噪音、口音、语速、特定领域的专有名词等都会大大影响语音识别的准确率。要知道,由于语音识别对使用环境要求严苛,谁能把准确率提高5个百分点就有可能引起行业变革。

  但目前科大讯飞、搜狗、百度三家都宣称自己产品的语音识别翻译技术准确率达到了97%,似乎语音识别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期,从97%到99%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一般说来,新技术提升准确率30%以上才能降低1%的错误率。

  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通过语音技术来代替人工客服提高效率,但是机器带来的产品体验就真的比人好吗?

  去年11月,美国一家专门帮人跟客服撕逼的网站叫Get Human拿到了300万美元的投资,这家公司专门帮用户打客服电话,想尽办法绕开智能语音环节,直奔人工客服,帮用户处理问题。要知道,美国各大公司都倾向用智能语音给客户问题分类提供现成答案,打电话过去能跟机器人耗上半小时。人类讨厌面对智能语音系统,这时Get Human就有了存在的必要性。

  因此,智能语音在提高用户体验这一点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用户使用习惯的养成也需要时间。

  对话机器人可能是率先被放弃的

  机器学习与金融风险投资机构 DCVC 的合伙人 Bradford 也在一篇博客中预测了2017 年人工智能领域内的5大变化,其中就包括「bot」(包含语音和聊天功能的对话式界面)的机器人狂热将在 2017 年开始冷却。

  究其原因,首先是bot的很多思考是肤浅的功利主义,没有灵性的社交很难满足人类的情感需求,即使用户一开始因为猎奇受吸引,也很难长期留住用户。

  另外,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相比于其他更可视化的解决方案,会话式界面在完成任务方面不总是那么有效。比如,当你真的有需要时,找餐厅有大众点评,用车时可以使用滴滴一键呼叫出租车,而没有必要对着手机喊一句,“Siri,帮我叫一辆车吧!”

  毫无疑问,语音技术将解放人类双手和眼睛,未来与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机器人等结合成为最佳人机交互模式,但是距离真正的人机对话,或许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对于人工智能还是应该以效率为准,我们期待着,语音识别的准确率从97%到99%的那一天。

转自:搜狐科技 > 创业投资

上一篇:语音应用需求增 半导体业者竞推新方案抢市 下一篇:智能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 安全问题是未来重点
关键词: 声纹识别 声纹鉴定 社矫认证 社保认证 远程认证 动态口令 声纹密码 语音识别
友情链接: 智能语音实验室